中央国术馆

战术智慧解读 4878

师资阵容

编辑

李景林、杨澄甫、孙禄堂、孙玉铭、马英图、马良、马金标、马永胜、马庆云、吴俊山、吴民清、吴异辉、严乃康、陈子明、高振东、王子平、朱国福、黄柏年、于振声、郭长生、郝鸿昌、张骧伍、徐宝林、李玉山、毕凤亭、刘鸿庆、龚润田、李元智、常东昇。

开设班别

编辑

一·教授班:

1928年央馆一成立即开设了教授班。初期学年制相当灵活,常常根据学员武术水平和社会需要,提前毕业。教授班第一期和第二期的学员多是当年入学,当年就毕业任教。1929年将学制定为二年。1930年又增为三年。学员包括各省、市保送和自行招收两部分,每期60人。

二·师范班:1933年成立。

三·练习班

四·青年班

五·少年班

学科与术科课程

编辑

一·学科:三民主义、国文、地理、历史、算术、国术源流、国术学、生理学、军事学、音乐。

二·术科:主要课程分为七门──

⑴腿法;

⑵拳术;

⑶器械科;

⑷竞技科;

⑸选修科;

⑹特别科;

⑺军事科。

在这技术课程中,包含有形意拳、太极拳、八卦掌、查拳、新武术(拳脚科)、连步拳、杂拳、行拳、掇脚(戳脚)、劈挂拳等拳术;剑、刀、棍、枪、鞭等器械;气功、铁砂手、红砂手等功法;以及散打、摔跤、长兵、短兵等格斗项目。还开设 了拳击、日本劈刺术。

全国国术考试

编辑

全国国术考试简称为“国术国考”或“国考”,为中华民国历史上正式的官方学术机构所举办的武术考试,前后只有举办过两次,地点均为南京公共体育场;然而国术国考办理的相当不理想,正试项目出现了流血场面,相当不合现代化体育精神。

一·1928年10月11日至19日,举行第一次全国国术考试。

二·1933年10月20日至30日,举行第二次全国国术考试。

考科

一·预试:

套路演练

二·正试:

正试乃为双人武术对打,不分级别与体重,采三战两胜制。试科如下:

1.拳脚门

2.摔角门

3.刀剑门

4.棍枪门

5.搏击[3]

三·口试:

三民主义

国术国考前三名称号

1.国士

2.侠士

3.武士